部编版高一语文梦游天姥吟留别课文及知识点-51白菜网彩金论坛
部编版高一语文梦游天姥吟留别课文及知识点
高一语文《梦游天姥吟留别》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诗作。那么关于这首诗我们该怎么学习呢?以下是小编准备的一些高一语文梦游天姥吟留别课文及知识点,仅供参考。
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八课《梦游天姥吟留别》课文原文
梦游天姥吟留别
李白
海客谈瀛洲,烟涛微茫信难求;
越人语天姥,云霞明灭或可睹。
天姥连天向天横,势拔五岳掩赤城。
天台四万八千丈,对此欲倒东南倾。
我欲因之梦吴越,一夜飞度镜湖月。
湖月照我影,送我至剡溪。
谢公宿处今尚在,渌水荡漾清猿啼。
脚著谢公屐,身登青云梯。
半壁见海日,空中闻天鸡。
千岩万转路不定,迷花倚石忽已暝。
熊咆龙吟殷岩泉,栗深林兮惊层巅。
云青青兮欲雨,水澹澹兮生烟。
列缺霹雳,丘峦崩摧。
洞天石扉,訇然中开。
青冥浩荡不见底,日月照耀金银台。
霓为衣兮风为马,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。
虎鼓瑟兮鸾回车,仙之人兮列如麻。
忽魂悸以魄动,恍惊起而长嗟。
惟觉时之枕席,失向来之烟霞。
世间行乐亦如此,古来万事东流水。
别君去兮何时还?且放白鹿青崖间。须行即骑访名山。
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,使我不得开心颜!
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八课《梦游天姥吟留别》知识点
一、作者介绍
生平:李白(701~762),字太白,号青莲居士。绵州昌隆(今四川江油)人。生于中亚碎叶,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青莲乡。在二十五六岁时离蜀东游。天宝元年(742),被玄宗召入长安,供奉翰林,参加草拟文件等工作。李白秉性耿直,对黑暗势力不能阿谀奉承,因而遭受谗言诋毁,在长安前后不满两年,即被赐金放还。天宝三年,李白在洛阳与杜甫认识,结成好友。61岁时,在讨伐安史叛军的路上因病折回,次年病逝。
作品:《蜀道难》《行路难》《梦游天姥吟留别》《静夜思》《早发白帝城》等。
评价:盛唐时期的诗人。继屈原之后,我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。他和杜甫齐名,人称“李杜”。杜甫曾说他“笔落惊风雨,诗成泣鬼神”。
二、创作背景
这首诗是李白离开长安后第二年写的。唐玄宗天宝元年(742),李白奉召来到京城长安。他本想此行能够施展才能,有所作为,然而很不如意;玄宗把他看作词臣,并不重用他。
天宝三年,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,这是李白政治上的一次大失败。离开长安后,他曾与杜甫、高适游梁、宋、齐、鲁,又在东鲁家中居住过一段时间。这时东鲁的家已颇具规模,尽可在家中怡情养性,以度时光。可是李白没有这么做,他有一个不安定的灵魂,他有更高更远的追求,于是离别东鲁家园,又一次踏上漫游的旅途。这首诗就是他告别东鲁诸公时所作。虽然出翰林已有年月了,而政治上遭受挫折的愤怨仍然郁结于怀,政治上的失败使他胸中块垒难消,这首诗便是他的“发愤之作”。
三、常识
1.游仙诗
是道教诗词的一种体式。就其本义而言,指的是歌咏仙人漫游的诗。其形式多为五言句,句数或十句,或十二句,或十六句不等。关于游仙诗的类型,前人曾做过种种划分:或从作者思想倾向出发,以富贵者而游仙,为游仙诗之正体;以坎坷者而游仙,为游仙诗之变体;或从表现形式出发,以作者同神仙共游为古体,作者不在内,仅神仙自游为近体。
2.瀛洲
古代传说的东海三座仙山之一,另两座叫蓬莱、方丈。
3.谢公屐
谢灵运穿的木屐。谢灵运游山时,穿一种特制的木屐,屐底装有活动的齿,上山时去掉前齿,下山时去掉后齿。
高一语文梦游天姥吟留别练习题
第一层次练习———字词音义。
1. 下列各组中加点的字形、音无误的一组是( )
a. 嬴(yíng) 石扉(fēi) 屐(jī)
b. 殷(yīn) 岩泉 剡(tán) 溪 熊咆(páo)
c.天姥(mǔ) 渌(lù)水 鸾(luán) 鸟
d.水澹( dàn) 澹 惟觉(jiào )时,忽已冥
2.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
①烟涛微茫信难求( ) / 牺牲玉帛,弗敢加也,必以信( ) /今以蒋氏观之,犹信( ) / 欲信大
义于天下( )
②或以为死,或以为亡( ) /云霞明灭或可睹( ) / 或告元济曰:“官军至矣!”( ) / 莫如以
..猱进鸷击,或能免乎? ( )
③惟觉时之枕席( ) / 觉今是而昨非( ) /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( ) / 一觉睡到天大亮( )
④天姥连天向天横( ) / 惟觉时之枕席,失向来之烟霞( ) /向吾不为斯役,则久已病矣( ) /秋天漠漠向昏黑( )
⑤栗深林兮惊层巅( )
⑥我欲因之梦吴越( ) / 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( ) / 恨晨光之熹微( ) / 胡为乎遑遑兮欲何
之( )
第二层次练习———诗句理解。
3. 用现代散文句式译出下列句:
①千岩万转路不定
②日月照耀金银台
③仙之人兮列如麻
④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,使我不得开心颜
4. 原诗句填空①入梦的原因是“ ”。②由现实转入梦境的过渡句是“ ”。③由梦境转入现实的两个过渡句是“ ”。④揭示全诗主题的两句诗是“ ”。
第三层次练习———探究内容和技巧。
5. 判断下列诗句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:
①青冥浩荡不见底,日月照耀金银台( ) 。②虎鼓瑟兮鸾回车,仙之人兮列如麻( ) 。③天台一万八千丈( ) 。④别君去兮何时还( ) 。⑤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,使我不得开心颜( ) 。
6. ①诗中哪些地方使你“心驰神往”? 为什么?②怎样看待最后一段所表现出诗人“曲折复杂”的心情?
第四层次练习———课外延伸,比较阅读。
7. 阅读李白的《古风(第十九首) 》,回答下列问题。
古风(第十九首)西上莲花山,迢迢见明星①。素手把芙蓉,虚步蹑太清。霓裳曳广带,飘拂升天行。邀我至云台,高揖卫叔卿②。恍恍与之去, 驾鸿凌紫冥。俯视洛阳川,茫茫走胡兵③。流血涂野草,豺狼尽冠缨。
注: ①明星:华山仙女。②卫叔卿:仙人。③胡兵:指安禄山的军队。
①从思想内容上看,这首诗与《梦游天姥吟留别》有何不同? ②与《梦游天姥吟留别》比较,说说李白在这首诗中思想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?
高一语文梦游天姥吟留别练习题参考答案
1.c
2. ①实在,讲信用,相信,通“伸”。②有的,有时,有人, 或许。③睡醒, 觉悟, 觉察,jiào 睡眠。④朝向, 原来, 假如, 接近。⑤栗: 使..战栗; 惊: 使..震惊。⑥代越人的话,的,往,主谓间的助词。
3. ①山岩重叠,不知道拐了多少弯。②日月同辉,照耀着金银筑成的宫殿。③排列的仙人啊像麻一样难以数清。④哪能低头弯腰去侍奉权贵,使我不能笑开颜。
4. ①课文的第一段。②我欲因之梦吴越。③忽魂悸以魄动,恍惊起而长嗟。④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,使我不得开心颜!
5. ①借代②比喻③夸张④设问⑤反问
6. ①②答案是开放性的,旨在开启学生读诗的象力。也可结合课后练习完成。
7. ①《梦》表现了诗人鄙视黑暗的现实世界,蔑视权贵,追求个性自由的精神。塑造了一个与官场决裂、高蹈出世的诗人形象。而《古风》则表现了诗人出世和用世的思想矛盾,展现了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形象。②李白在《梦》中流露了自己因愤世嫉俗而对超越现实的仙境的追求。这种逃避现实的思想实质上是源于对现实的关怀,所以当他目睹安史之乱生灵涂炭时,又从谴世独立的幻想中回到了严酷的现实,表现出对叛军的切齿痛恨和对人民的深切同情。可以说,《梦》表达了诗人对远离现实的“仙境”的向往,而《古风》则是向现实的回归。
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八课《梦游天姥吟留别》教案
教学目标:
1.知识与能力:通过了解李白的生平思想,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。
2.过程与方法:诵读、讨论全诗,重点鉴赏诗歌中的景物。
3.情感目标:理解封建社会中知识分子的遭遇和苦闷等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。
教学重点:讲解第三段梦境的内涵,进而理解诗歌的主旨。
教学难点:认知诗歌中景与情的关系,理解诗人复杂的思想情感。
教学时数:1课时
教学过程:
一、导入
通过学生在初中时学过的诗歌,引入到本课。(让学生在温故中知新)
二、解题——梦游天姥吟留别
三、写作背景
李白早年就有大济苍生的志向,唐玄宗天宝元年,朋友道士吴筠推荐李白,玄宗于是把他召到长安。李白本想借此机会有所作为,但玄宗只把他看做一介词臣,并不重用。又受权贵排挤,连玄宗也对他不满,天宝三年,李白被赐金放还。
四、朗读感知
听配乐朗读,注意字音、语调、节奏。(教师强调要点——范读——学生朗读)
五、整体感知(自主、合作、探究下面的问题)
(一)赏析第一部分:入梦缘由
1.诗歌写“梦游天姥”,但一开头却写“瀛洲”而不是写“天姥”,为什么这么写?
明确:诗中写“瀛洲”用了“信”字,写天姥山用“或”字,“信”是什么意思?是“确实”之意。“或”是“或许”之意。这就是说在人们的口中,一个是海外仙山,虚无缥缈,一个是真实存在,可以看见。把天姥山和仙山并提,就是天姥山沾上了神秘神奇的色彩。再者,仙山是难觅的,而天姥山是可寻的,接下来自然而然过渡到游天姥山,为下文做了铺垫。
2.那越人口中的天姥山是个什么样子呢?我们一起读一下对天姥山的描写。从描写中,我们可以看出天姥山的什么特点,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?
明确:突出了山势的高峻。“天姥连天向天横”,直接描写,其余几句通过五岳、赤城、天台的的对照,运用了夸张、衬托的手法。
3.小结:事实上,天姥山只是浙东一处灵秀之地,与天台山并峙,较五岳却是小巫见大巫了。这里运用夸张和衬托手法,给我们营造了一个神奇的氛围,将我们一步一步的引向了梦的境界。
(二)赏析第二部分:梦游天姥
1.开始“梦游”了,诗人先到了哪里?
明确:剡溪。这是登山的第一站,我们用“入山”(板书)两个字来概括。
2.此时作者是什么样的心情?入山时的景物有什么特点?
明确:“飞”字表现作者急切的心情。抓住意象分析,湖月相映,渌水生辉,清猿啼鸣,写出了环境的清幽、宁静(板书)。
3.“脚著谢公屐,身登青云梯”,诗人开始登山了,登山途中的景物如何?(一起来读一下)诗人在这里都写了那些景象?(抓住意象和关键词讨论)
明确:青云、海日、天鸡,山势高耸,早晨光线明丽;暝、熊咆、龙吟、云欲雨,水生烟,光线由明转暗,显得森然、幽暗。青冥浩荡、日月照耀,群仙聚集,写仙境的光明灿烂。山中仙境截然不同,我们把这部分分成两层,板书——山中:森然、幽暗:仙境:光明灿烂。
(三)赏析第三部分:梦中醒来
1.可惜梦不长久,接下来诗人从梦中惊醒,美好的.仙境顿时消散。梦中醒来,诗人的心境如何呢?梦境与现实有什么联系呢?(抓关键字词)
明确:①“长嗟”“惟”“失”,可以看出,诗人此时是失落的。②“亦如此”将梦境和现实联系了起来,梦中的经历可以说是李白人生经历的折射,诗人从听闻天姥,到寻访、登临、遇仙、梦醒的过程,其实就是对人生理想的向往、追寻、艰难、圆梦、梦碎的过程。世间一切都如南柯一梦,醒来无踪。东流水”的意象就是取“逝去”之意,万事皆是如此。由希望到失望,李白借诗歌抒发内心的郁闷。
2.有如此的人生经历,李白的人生态度有没有发生变化呢?(自由讨论)
问题引导:①“且放白鹿青崖间,须行即骑访名山”是一种消极思想吗?与前边写景部分那句可以照应?②“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,使我不得开心颜”表现作者什么精神?
明确:“且放白鹿青崖间,须行即骑访名山”,李白在现实中受挫,只好寄情山水,求仙访道,从此与官 场决裂,就像谢灵运一样,远离黑暗,脚著谢公木屐,徜徉山水。这种举动貌似消极,但李白并没有真正的沉沦,从“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,使我不得开心颜”中,我们看到李白的傲气和傲骨,表现了蔑视权贵,不与世俗同流合污,追求个性自由的性格特征。
3.有人认为,梦中仙境为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,这种理解可以吗?(开放性探究题)
提示:可以,诗人在险恶的环境中挣扎(山路险恶——尘世艰难),终于发现,自己应该追求的理想(仙境——世外桃源),梦中醒来,若有所失,更是坚定了信念“放白鹿”“访名山”,与官 场决裂,超脱世俗。
六、作业布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