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人教版归纳总结-51白菜网彩金论坛
推荐文章
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人教版归纳总结
地理是研究地球表面自然现象、人文现象,以及两者之间关系的学术科目。那么关于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怎么学习呢?以下是小编准备的一些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人教版归纳,仅供参考。
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知识点
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
一、地球和地球仪
1.地球的形状和大小
①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球体。
②地球表面积5.1亿平方千米,最大周长4万千米,平均半径6371千米
2.纬线与纬度
(1)纬线的定义: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。
(2)纬线的特点:a.形状 :所有的纬线都是圆,可称为纬线圈;b.长度 :长短不等,赤道最长,往两极逐渐缩短,最后成一点;c.方向:指示东西方向。
(3)纬度的划分:赤道(0°纬线)以北为北纬,习惯上用“n”表示;赤道以南为南纬,习惯上用“s”表示。南北纬各划分90°;南北极分别为90°s和90°n。
(4)低、中、高纬的划分:
低纬度:0°-30°;中纬度:30°-60°;高纬度:60°-90°
(5)南北半球的划分:赤道以北为北半球,赤道以南为南半球;北纬北半球,南纬南半球。
3.经线和经度
(1)经线:连接南北两极,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,也叫子午线。
(2)经线的特点:a.形状:半圆状;b.长度:相等;c.方向:指示南北方向。
(3)经度的划分:从本初子午线(0°经线)向东、向西,各分作180°,以东为东经,习惯上用“e”为代号,以西为西经,习惯上用“w”为代号。
(4)经线圈:两条相对的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。组成经线圈的经线度数之和等于180°,且两条经线中一条为东经,另一条则为西经。(0度和180度除外)
(5)几条特殊经线:
a、180°、0°的经线圈是东、西经的分界线;
b、20°w、160°e的经线圈是东西半球的界线;20°w以东,过0度经线到160°e为东半球;20°w以西,过180度到160°e为西半球。
东西半球的判断:
(切记:经度在0°--20°在东半球;160°——180°在西半球。经度在20°—160,东经度在东半球,西经度在西半球)
c、所有的经线相交于南北两极,所有的纬线互相平行。
4.经纬网定位
(1)经纬网是地球仪或者地图上由经线和纬线交织成的网。
(2)经纬网的判读步骤:
a:一般经纬网的判读:
步骤一:分清经线和纬线
步骤二:确定经纬度
确定纬度的方法:
1、赤道以北是北纬,字母代号是n;赤道以南是南纬,字母代号是s
2、纬度数向南增加为南纬,向北增加为北纬
确定经度的方法:
1、本初子午线以东是东经,字母代号e;以西是西经,字母代号w
2、经度数向右增加为东经,向左增加为西经
b、有极点的经纬网地图的判读:
(1)首先,确定南极还是北极。(方法:根据自转方向:南顺北逆;地图中明显的标志,如:s或n;南、北极圈;)
(2)其次,分清经线和纬线。(通过极点成放射状的直线是经线,表示南北方向;封闭圆圈是纬线,表示东西方向。)
(3)判断东西经。(顺着地球的自转方向递增的为东经度,度数递减的是西经度。)
c、 经纬网确定方向的方法:
(1)同一条纬线上两点只有“东、西”之分,顺着地球自转方向,前者为东,后者为西。
(2)同一条经线上两点只有“南北”之分。离北极近的在北方,离南极近的在南方。
(3)既不在同一条纬线,也不在同一条经线上的两点,首先应该找一个参照点,这个点与其中一个点在同一条经线上,与另外一点在同一条纬线上。再判断方向。
二、地球的运动
1.地球的自转和公转
地球运动 | 绕什么转 | 方向 | 周期 | 产生的自然现象 |
自转 | 地轴 | 自西向东 (北逆南顺) | 约24小时 | 昼夜交替、时间的差异 |
公转 | 太阳 | 自西向东 | 一年 | 四季的变化、五带的划分 |
2.地球公转知识点:
(1)北半球的节气:春分日(3.21);夏至(6.22);秋分日(9.23);冬至(12.22)。
(2)地球在公转时,地轴是倾斜的,而且它的空间指向不变。由于地球的公转在温带形成了明显的四季变化。
(3)地球在绕太阳公转时,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。
①地球公转至夏至日位置时,太阳直射的纬线是 北回归线,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最大;地球公转至冬至日位置时,太阳直射的纬线是南回归线 ,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。春分和秋分时太阳直射点在赤道。
②地球在公转轨道上从春分到秋分,太阳直射点在 北半球,从秋分到春分,太阳直射点在 南半球
③地球在公转轨道上从夏至到冬至,太阳直射点向 南 移动 ;从冬至到夏至,太阳直射点向 北 移动
(4)昼夜长短的变化:
①夏至日,北半球各地白昼时间最长,越往北白昼越长,北极圈内有极昼 现象,南极圈内有 极夜 现象;
②冬至日,北半球各地白昼时间最短,越往北白昼越短。北极圈内有极夜 现象,南极圈内有 极昼现象;
③地球在公转轨道上从春分到秋分,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;从秋分到春分,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;
3.地球上五带的形成与分布
(1)五带的划分:依据——地球表面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。
(2)范围:0°-23.5°s(23.5°n)为热带;
23.5°n-66.5°n为北温带;23.5°s-66.5°s为南温带;
66.5°n-90°n为北寒带;66.5°s-90°s为南寒带。
(3)五带的特点:
热带—有阳光直射现象,无极夜极昼现象,获得光热最多;
寒带——阳光斜射,有极夜极昼现象,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少;
温带——阳光斜射,无极夜极昼现象,四季变化明显。
三、地图的阅读:
地图的基本要素——比例尺、方向、图例
(1)比例尺:①概念: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。
②公式:比例尺=图上距离/实际距离
④图幅大小相同的地图,比例尺大,表示的范围小,内容详细,反之,比例尺小,表示的范围大,内容简略
(2)方向
①有指向标的地图,根据指向标定方向,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。采用“平移指向标”法。如图1.3-1,ab的走向是西北一东南走向,bc的走向是东西走向。
②有经纬网的地图,根据经纬网定方向。经线指示南北方向,纬线指示东西方向。如图1.3-2,a位于b的西面,b位于c的北面。
③既没有指向标,也没有经纬网的地图,通常用“上北下南,左西右东”定方向,
四、地形图的判读
(1)海拔:地面某个地点突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。在地图上用海拔表示的地面高度。
相对高度:某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。在地图上用相对高度表示地面起伏大小
(2)等高线与等深线:
等高线:在地图上,把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接成线,就是等高线。
等深线:在地图上,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,叫做等深线
(3)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:“同线同高”“同图同距”
①判断地势高低:数值大,海拔高,地势高;数值小,海拔低,地势低。
②判断坡度陡缓:等高线密集,坡度陡;反之,等高线的稀疏,坡度缓。
③判断山地不同部位:
a.顶部: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是中心高四周低
b.鞍部:位于两个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
c.山脊: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(叫分水线或者分水岭)
d.山谷: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(叫集水线)
e.陡崖:几条海拔不同等高线重合处,用“(示坡线)”符号表示
(3)分层设色地形图:可以一目了然看出地面的高低起伏和海底的起伏状况。
(4)地形剖面图:能够直观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形的高低起伏状况
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
1.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,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,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(北冰洋);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北球,但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(南极洲)。地球表面71%是海洋,29%是陆地(三分陆地,七分海洋)。
2.岛屿是面积较小的陆地;大陆是面积广大的陆地;半岛是陆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分;海峡是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。
3.世界轮廓几何图:(在图上填出七大洲、四大洋)
4.七大洲:亚洲 非洲 北美洲 南美洲 南极洲 欧洲 大洋洲
四大洋:太平洋、大西洋、印度洋、北冰洋(七大洲与四大洋均按面积由大到小顺序排列)
5. 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是:乌拉尔山脉、乌拉尔河、大高加索山脉、土耳其海峡、黑海和里海。
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:苏伊士运河。
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:巴拿马运河。
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是:白令海峡。
6.海陆变迁的原因: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,人类活动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。
7.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的假说。
8.20世纪60年代,地球科学研究表明,大陆漂移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。全球大致划分为六大板块:亚欧板块、美洲板块、太平洋板块、印度洋板块、非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。
9.一般来说,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;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,地壳比较活跃,是世界火山、地震的集中分布地带。
10.世界主要的火山地震带:主要集中在板块交界处,如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-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。
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
1.天气和气候概念和区别:
概念 | 特点 | |
天气 | 某个地方短时间内发生的阴、晴、冷热等变化 | 短时间、多变、不稳定 |
气候 | 某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。 | 长时间、相对稳定 |
2.卫星云图上:绿色――陆地,蓝色――海洋,白色――云层。越白表示云层越厚,云层厚的地方一般是阴雨区。
3.气温和气温的分布
①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,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。(气温日变化)
一天中的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称为气温日较差。
②一年中,北半球气温,大陆上7月最高,1月最低;海洋8月最高,2月最低。
一年中的月平均最高气温与月平均最低气温的差称为气温年较差。
③从赤道向两极,气温逐渐降低。
④据观测,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,气温约下降0.6℃。
⑤用等温线图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。
4.降水和降水的分布
①从大气中降落的雨、雪、冰雹等,统称为降水。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。
②由赤道往两极,总的趋势是年降水量逐渐减少。
③南北回归线附近,大陆东岸降水多,大陆西岸降水少。
④在温带地区,大陆内部降水较少,沿海地区降水较多。
⑤用等降水量线图表示降水量的分布情况。
⑥世界“雨极”——乞拉朋齐;世界“干极”——阿塔卡马沙漠。
⑦通常情况下,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,背风坡降水少。
4.世界的气候
①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,一般变化不大。
②世界气候分布图参见课本第58页。
③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:纬度因素、海陆因素、地形因素。
④分析某种气候的特点:
a 根据气温曲线变化图判定气温的变化。(“全年高温”“终年寒冷”“冬冷夏热”“全年温和”)
b 根据降水柱状图判定降水特点。(“全年多雨”“终年少雨”“夏多冬少”“夏少冬多”)
c 结合气温和降水两方面的特点,得出结论,进而判断出气候类型。
⑤热带雨林气候:全年高温多雨。
热带草原气候:终年高温,有明显旱、雨季。
热带季风气候:终年高温,有明显干、湿季。
热带沙漠气候:终年高温干燥,降水稀少。
亚热带季风气候:夏季高温多雨,冬季低温少雨。
温带季风气候:夏季高温多雨,冬季寒冷干燥。一月平均气温在0摄氏度以下。
地中海气候:夏季炎热干燥,冬季温和多雨。
温带海洋性气候:终年温和多雨(冬无严寒,夏无酷暑)。
温带大陆性气候:冬冷夏热,降水较少且夏季较集中。
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
1.人口与人种
①人口增长的速度是由出生率与死亡率决定的。
②自然增长率=出生率—死亡率。
③人口密度表示人口疏密的程度。人口密度一般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。
④人口稠密地区: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。(亚洲东部和南部、北美洲东部、欧洲)
人口稀疏地区: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、气候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、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或地势高峻的高原、山区。
⑤人口增长过快或增长过慢甚至减少会对环境、社会以及经济产生负面的影响。
⑥白种人主要分布地区:非洲北部、欧洲、大洋洲、北美洲、南美洲东岸、亚洲西部
黄种人主要分布地区:亚洲东部等
黑种人主要分布地区:非洲中部和南部
2.世界的语言和宗教
①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,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。
②佛教、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。
④伊斯兰教徒称为穆斯林。伊斯兰教在中国又称为回教或清真教
⑤伊斯兰教——清真寺――北非,西亚等;
佛教——寺庙――东南亚等。
3.人类的聚居地——聚落
①聚落不仅是人们的居所,也是人们进行劳动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。
②一般来说,先有乡村聚落,后有城市聚落。
③乡村聚落的居民主要从事耕作、放牧、捕鱼、伐木等生产活动。城市聚落的居民主要从事工业、服务业等工作。
④目前,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,聚落分布比较密集;在高山、荒漠地区,少有或没有聚落。
⑤在全年炎热多雨的热带,乡村聚落中常见双层木楼或竹楼(高脚屋或高架屋)
在热带沙漠地区,当地的房屋具有墙厚、窗小的特点
第五章 发展与合作
1.目前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,分布在除南极洲以外的各大洲。
2.从陆地面积看,最大的是俄罗斯,中国位居世界第三位。
从人口来看,最多的是中国,印度居世界第二。
3.世界各国的政治制度主要有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,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。
4.一些还没有获得独立的殖民地和属地,叫做“地区”。
5.国界主要依据山脉、河湖、海洋、经纬线来划分。
6.国界范围以内的领陆、领水和领空,总称领土。
7.目前,世界上有20多个发达国家,主要分布在欧洲、北美洲和大洋洲。
8.目前,世界上有150多个发展中国家,主要分布在亚洲、非洲和拉丁美洲。
9.在国际上,习惯把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政治、经济商谈称为“南北对话”;把发展中国家的互助合作称为“南南合作”。
10.目前,世界上最大的国际组织是联合国,正式成立于1945年,总部设在美国纽约,其基本宗旨是“促进国家发展,维护世界和平”。
七年级地理上册同步测试题
1.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表现在(d)
①农业生产方面②水利建设方面③城市建设方面④海、陆、空交通和工程建筑方面
a.①②b.①②③c.②③④d.①②③④
2.我国能够大量引进国外优良的动植物品种,并能找到适合的生长地区,是因为(d)
a.国土广大b.平原面积辽阔c.地形复杂多样d.气候复杂多样
3.我国东北地区的`水稻种植历史悠久,主要得益于那里的气候(b)
a.终年降水丰沛b.雨热同季c.年温差过大d.夏季时间短
4.《晏子使楚》是我们比较熟悉的古代故事,在这个故事中有这样一句话——“橘生淮南则为橘,生于淮北则为枳”,你认为产生这种现象的最主要的因素是(d)
a地形b土壤c水源d气候
5.“未来两天内将有寒潮影响本市,气温下降6-8c,提醒市民注意增添衣服,预防感冒”。这说明天气与什么密切相关:(b)a、农业生产b、人们生活c、交通d、旅游
6.1月中旬到2月上旬,我国南方各省发生了50年一遇的大范围持续性低温雨雪冰冻灾害,造成严重的损失。这次南方低温冰冻天气,仅从1月25日~30日,全国有3250个航班取消,3350个航班延误。广州有100余万旅客滞留。说明这次灾害天气严重影响了(d)
a.工业生产b.农业生产c.军事训练d.交通运输
7.我国北方地区在农业生产中流传着这样的话:“春耕、夏种、秋收、冬藏”,你认为形成这种农业生产模式的主要影响因素是(d)a纬度因素b海陆因素c地形因素d气候因素
8.寒冷的冬季,农民利用塑料大棚种植了许多夏季才能吃到的蔬菜,塑料大棚改善了农作物生长所需的(b)
a.地形条件b.气温条件c.肥力条件d.抗病条件
9.下列天气状况与人们的户外活动对应妥当的是(c)
a.沙尘漫天——在操场打篮球。b.台风将至——捕鱼船队起航
c.久雨初晴——带儿童日光浴d.雷雨大作——在大树下避雨
10.下列描写能正确反映某地气候特征的是(d)
a.晴间多云b.春光明媚c.风和日丽d.冬冷夏热
初一地理该怎么学
心理准备
刚刚升入初中的同学们,高兴的开始了初中生活,都相信地理一定很有趣。真的,确实很有趣。
但熊老师想说的是,开始可能会感觉比较难,你可一定要硬着头皮坚持一学期,地理就会变得非常非常有趣了。万事开头难吗,地理学科尤其如此。
所以开始多花点时间,有问题及时请教老师,跟同学们多交流,坚持哦,至少一个学期。
地理学科的起始阶段与数学关系比较密切,而相应的数学课程还没有开始学,这是地理开头难的最主要原因。
资料准备
开学后,会有图文并茂的地理课本、地图册发到你手上,一定坚持每天看看哦。文字要看,地图更要看,可以找找家乡,说出个地名看谁最先找到,如果能填一填空白图,那就更棒了。地理学科,是讲地的道理,利用地图讲道理,读万卷书,行万里路,先在图上走一走哦。因为地图是不说话的老师哦,猜个谜语吧:说大不算大,小小地方放得下,说小不算小,五湖四海装得了。这是啥?
而且,古人做学问特别讲究,要左图右书,一定要养成这个好习惯哦。
地球是个球体,有些地理规律与地球形状密切相关,教材是国家统一发,地球仪可是要自己准备哦。熊老师的建议是直径20厘米到30厘米之间的最好,25厘米最佳。有的地球仪上是世界主要国家,还有的是主要地形,两种均可,但熊老师推荐最好是地形图的,因为有些地形图的地球仪上也能找到国家信息。价格不要太贵,60元以内的都能满足要求。